农村篮球比赛的对联-农村春节篮球赛致辞

tamoadmin

1.为村里戏台写对联的往事

2.对联对仗要求

为村里戏台写对联的往事

农村篮球比赛的对联-农村春节篮球赛致辞

去年春节前,老家村子的戏台建好了。这是村里群众盼望已久,经大家共同出力才建起来的。虽然没有城里舞台的标准、气派,但也是工程师设计,钢筋水泥倒制,墙体贴玛赛克,戏台顶是钢架结构,还配有玻璃秋千窗,似模似样,很有点现代气息。这是家乡群众在逐步富裕后,在建好乡村水泥路,建设了水泥灯光篮球场后,又建了戏台,这是在追求精神文明,建设文化乡村的一个体现吧!

戏台建好了,两边柱子是要写个对联的。我弟和村长为筹建戏台花了不少心思。他俩对我说:“你墨水多点,又会书法,由你来写个对联吧!”我当然乐意接受。但写什么呢?这确是值得推敲的问题。戏台联不同于春联,它不是每年都换的,一经写好,多年不变,甚至是永久性的。况且这戏台不光用来演戏,还可以用来开展其他活动,是综合性的室内场所,可以称为村中的文化活动中心了。这样,这对联就更要体现文化内涵了。如写农村改革开放后的面貌变化,当然可以,但不容易写好;如从戏台功能方面考虑,“舞台小天地,天地大舞台”也有一定的意境,但又感单调些。我村是朱姓子民,如写朱子治家格言类也未尝不可,但那些格言警句可否古为今用呢,我也把握不准。真是搜索枯肠都未想到满意的联句。于是,我又翻家里的藏书,找来《品联撷趣》,忽然看到清代家吴敬梓写的一副对联:“读好书,耕好田,学好便好;创业难,守业难,知难不难”。这是劝人劝业、格言箴语的劝世联,很有哲理,我正是想写这样的对联,可以直接拿来用。但又想,这联毕竟时代久远,缺乏现代气息,我何不在此基础上改写,赋予新的内涵呢?现在的村里群众放开手脚,大力发展种果种菜,哪样作物效益好就种那样。还有不少村民已经不局限于一亩几分地了,早已洗脚上田,务工经商,从事各行业的都有了,致富了。但同时也看到农村中一些人致富后,染上恶习,参与,把原先创下的家业败个精光。针对这种状况,我想这对联可以写成“耕田好,经商好,效果好便好;创业难,守业难,知道难不难”。这样写是否合适,我也把握不准。便向我市著名作家、对古诗词很有研究的我读中学时的老师吴汉林请教,还征求村中一些人的意见。他们都说写得好,既有农村特色,符合现实,通俗易懂,又含有哲理,不失为教育群众、警醒后人的好联。

写什么问题解决了,这回是怎样写字了。我自知凭自己这点书法功底,要写好这对联不容易。但我想,农村戏台对联,不同于一般的书法展览,主要是写得大方工整,大众化,一般群众都能读得懂,雅俗共赏就行了。我拿来旧报纸,反复练习,大胆落笔,力求把字写得饱满有力些。由于对联中重复使用的字较多,如果每个相同的字都是一个模样,那就显得呆板,也犯了书法大忌。这样,我就将这些重复使用的字,有的写繁体有的写简体,大小结构也有一定的变化,才显得活些。俗语说,人怕笑,字怕吊。我把写好的字挂起来看,有的真是“站立不稳”了,于是又重写,直到满意为止。把写好的字送到广告公司加工压铸,还用红字,镶上戏台两边,效果还不错,为戏台增色不少。

戏台建好了,很多人包括邻村的一些群众也骑着摩托车过来看。大家都很注意看对联,一些小学生也在指指点点,问这个“ ”是不是那个“难”。也有人挑剔说,你们看啊,上联用了四个“好”字,下联用了四个“难”字,联起来就是“耕田好难好难”。这是他的一种理解,历来都没人说“耕田好易”的,现在党中央还在加大力度解决“三农”问题呢!但我这里立意不是写耕田难与不难,是讲在农村中,你认为干哪样能致富,哪样效益好你就去干那样,以“效果好便好”为标准,这是早已被人们认准了的道理。一些外地戏班来此演出,也都在议论戏台对联,有的还问是谁写的,意境挺好。去年,茂南区机关一名干部下乡到此,认为对联写得好,还在《茂名日报》发表评论文章,推介这对联。我想,一副戏台对联,能引起人们的议论,特别是能引起村中青少年的议论,并记住了,这样,引导群众警醒后人的目的就达到了。

对联对仗要求

关于对联对仗要求

 对联是我国的传统文化,以下是一篇关于对联对仗要求,供大家参考,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。

 1.字数相等

 对联可短可长。不管长短,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,上联(出句)是多少字,下联(对句)也应当是多少字。

 如果字数不相等,除极特殊情况,便不成为对联。这是对联最起码的一条要求,也是最容易做到的一条要求。

 2.句式一致

 这里所说句式,指句子指句子节奏形式。上下联相对的句子,节奏形式应当相同。

 节奏本是音乐术语,指各种音响有一定规律的长短强弱的交替组合,在对联中,可以表示为音义的停顿。相同字数的句子,可以有不同的节奏形式。如五言联的节奏形式就不只一种:

 ?二三?式  欲知|千古事; 须读|五车书。

 ?二一二?式  挥毫|列|锦绣; 落纸|若|云烟。

 ?二一一一?式  三强|韩|赵|魏;九章|勾|股|弦。

 ?一四?式  养|天地正气; 法|古今完人。

 3.词性相当

 词性,或说词类,在上下联对应位置,应当相同或相近。

 在现代汉语中,词可分为十一类: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、数词、量词、代词,以上属实词;副词、介词、连词、助词、叹词,以上属虚词。对仗要求,原则上是名词对名词,动词对动词,形容词对形容词,以此类推。

 我们都知道,传统对仗习惯,有更严格的要求,又有宽松的地方。更严格的要求是,名词还分若干小类:天文、地理、宫室、器物、草木、鸟兽、形体、人+事、人伦等等(详见第七讲),一般要求小类相同或相近的词相对

 那么,宽松的是,不要求连词对连词,介词对介词,基本上把现在的副、连、介、助叹等虚词看作一+类,可以彼此相对。

 古代划分的?实字?、?虚字?,跟现在的实词、虚词不尽相同。如古代把某些动词和某些形容词归入虚字,所以某些动词与某些形容词相对也是可以的

 对仗有工对和宽对之分。工对,原则上相对的词要词性和词的小类相同,宽对,原则上也要词性相同。

 4.结构相应

 这是说上下联在语法结构上互相照应,彼此对称。词和词组构成的方式多种多样,有联合结构、偏正结构、主谓结构、动宾结构、动补结构、介宾结构等(详见第四讲)。

 上下联相对的词或词+组,最好是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,偏正结构对偏正结构,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,依此类推。

 如不能做到结构相同,也要做到结构相近,如联合结构对偏正结构。对应,至少要求词或词组字数相等,二字结构对二字结构,三字结构对三字结构。

 句子的成分,有主语、谓语、宾语、定语、状语、补语。结构相应,还要求主语对主语,谓语对谓语,宾语对宾语,依此类推。

 5.平仄相对

 这是对字音声调的要求,使对联念来有抑扬顿挫之感,具有一种音乐美。

 汉字有四个声调,分为平声、仄声两类。仄,通?侧?,就是不平的意思。

 古代四声,是平声、上声、去声、入声,后三声是仄声。普通话四声,是阴平(第一声)、阳平(第二声)、上声(第三声)、去声(第四声),前二声是平声,后二声是仄声。(详见第五讲。)

 诗词和对联,讲究声调的和谐铿锵,在语句里就要讲究平仄声的适当搭配。

 如果一长串的平声字或仄声字,声调像敲木鱼似的,势必显得单调乏味。

 因此要求平声对仄声,仄声对平声。不重要或次要处的字,平仄可以不拘,重要处(如节奏点所在和句末停顿处)平仄要合乎规定,基本上是?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?。

 有些对联,平仄完全相对。如清顾鼎臣题联:

 柳线莺梭,织就江南三月景;

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

 云笺雁字,传来塞北九秋书。

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

 不少对联,平仄基本相对,少数或个别字平仄不对。如福建永定县高陂桥联:

 一道飞虹,人在青云路上;

 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仄仄

 半轮明月,家藏丹桂宫中。

 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平平

 我们都看到了,两句都是一、三字平仄未对,其余平仄完全相对。

 对联关于平仄的格律,最重要的是,上联末尾字即上联脚必须仄声,下联脚必须平声。

 这是对联的规则,不能违反。(个别对联上联脚平声,下联脚仄声,不是正格。)

 这样,一开一合,一抑一扬,从声韵上使对联达到完整的境地,成为一个从内容到形式都很完美的对立统一体,让读者读完感到有长长的余音余味。

 这是千百年来积淀成的审美惯性。如果违反,上联脚平声而下联脚仄声,

 人们看来一般总会觉得别扭或者压抑;如果两联脚同是仄声或是平声,除了极特殊情况以外,人们会觉得不完整,像散文中的两句,而不像对联,给人以颇大的遗憾-。

 对联的上下联,内容要密切关联,形成一个有机整体,共同表达一个主题

 除?无情对?以外,上下联决不能风马牛不相及,或者彼此孤立,各自为政;也不能一重一轻,相差悬殊,那样,内容的关联就不密切了。

 内容相关有三种情况:

 (1)内容相近,相互配合。如吉林龙潭山公园联:

 龙峰疏柳笼烟暖;  潭水劲松锁月寒。

 ?峰?与?水?,?柳?与?松?,上昼景,下夜色,相互配合,共同表现龙潭公园的特色。

 (2)内容相反,对比映衬。如张焜自题修身联:

 酒常知节狂言少;  心不能清乱梦多。

 ?狂言少?与?乱梦多?正相反,两相对比,更说明节酒、清心的重要。

 (3)意思连贯而下,不可中断。如集句联:

 弃燕雀之小志;  慕鸿鹄以高翔。

 上联语意不完整,直贯下联,显出题旨,表明立大志。

 对联内容不相关,短联如:

 新年台上演戏;  暑水边钓鱼。

 此联只能说是对偶句,上下联内容不相干。

 中联如:焦点,热点,重点,点点皆关国计民生;  足球,篮球,排球,球球都赛水平风格。

 此联上下联内容虽有一点关联,但是相距较远。

 又如某省的重奖征联(出句征对):

 东迎华岳,西接昆仑,南望祁连,北通大漠。越丝绸古道,溯汉武雄风。襟欧亚,射天狼,到此何妨同斟御酒。

 尧法昊天,舜承禅让,禹治水患,汤撤鸟罗。显燮理嘉猷,施庙堂铁腕。念台澎,除硕鼠,清时正好共品龙芽。

 下联虽然立意严正,措词典雅,但是内容与上联相距远,与征联主旨无涉,被拔为获奖者第一名值得商榷。

 上下联内容如果轻重悬殊,即使词语能对仗,也不合乎对联的.要求。如:

 回复

 万仞高峰惊日月;  一株柔柳伴花枝。

 下面我们在来学一下《六要素》

 对联是一种讲究格律的文学形式,欣赏与写作对联,必须了解其基本的格律要求。所谓对联格律(简称联律),是指对联写作的一些基本规则和格式,其核心要求是对仗。对联的基本格律,可概括成六要素和六禁忌。

 从内容看,上下联之间,内容要相关,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辅相成的效果。这种关系或者是从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衬、补充,即所谓?正对?;或者是从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衬、对照,即所谓?反对?。如:

 觉行圆满;功德庄严。(正对)

 心平积福;欲重招殃。(反对)

 还有少数对联上下联之间属于互相衔接的关系,即所谓?串对?或?流水对?。如:

 除了香甜苦辣咸酸涩;

 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。

 回

 如果上下联内容毫不相关,会使人觉得非常别扭和生硬,则起不到对联应有的文学效果,难以称得上是合格的对联。当然,有一种特殊的对联形式,即所谓?无情对?。

 它指的是上下联形式上(字面)对仗工整,而内容上(意义)却有意不相关,从而造成一种特殊的效果。无情对主要是利用对联的形式特征(对仗),来体现一种文学趣味和技巧,其内容是次要的。如:

 庭前花始放; -

 阁下李先生。(常用无情对)

 树已半枯休纵斧;

 果然一点不相干。(常用无情对) -

 总之,字数相等,内容相关,是对联在形式和内容方面最起码的要求,体现了最基本的对应性和关联性,故将二者称为基础要素。

 2.词性相当、结构相称 这是对联格律的两个语法要素,也是最关键的两个要素。词性相当,指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应尽可能相同或相近。如名词对名词、动词对动词,等等。如:-

 五蕴皆空观自在;

 一心不乱见如来。

 大家都看到了,此联中,?五?和?一?都是数词,?蕴?和?心?都是名词,?皆?和?不?都是副词,?空?和?乱?都是形容词,?观?和?见?都是动词,?

 一般对虚词的要求比较宽松,对实词的要求较为严格。在具体的对仗中,除词性外,还可适当考虑词语在句中的作用,对修饰词语的要求较宽松,对中心词语的要求较严格。-

 结构相称,指上下联对应语句的语法结构应尽可能相同。如:

 漏尽-飞身-去;

 心空-及念-临

 以-神通力-护持-正法;-

 设-孟兰盆-超度-慈亲。

 不过,作者认为,节奏有广义与狭义之分。广义的节奏包括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。狭义的节奏则专指语意节奏。语意节奏主要依语句结构去划分,指根据语意而产生的音节上的停顿或间歇

 声律节奏则是从平仄要求去看,指句中一定位置的声调要求(平仄安排)。作者认为,为使概念明确,最好将语意节奏和声律节奏分别用?节奏?和?音步?来表达。举例如下:

 同时-闻-授记;次第-得-菩提。(节奏)

 同时-闻授-记;次第-得菩-提。(音步)

 当然,节奏和音步还是有密切联系的,二者经常是一致的。

 平仄相谐,又称平仄协调,狭义地说,是指对联在音调上的两大要求:平仄相对与平仄交替。广义地说,也包含句脚平仄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问题(见六禁忌)。

 平仄相对,指上下联各音步以及各分句句脚之间,要平声对仄声、仄声对平声,即上联是平声,下联就要是仄声,反之亦然。对音步的安排有?一三五不论,二四六分明?之说

 因为,实际上并不一定要求整个音步平仄相对,能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对即可。所谓音步位,就是每个音步的末位字,这是决定整个音步性质的重点声。

;